第三章 十九年婚姻一个使命
(1970—1989年)
夫妻不在同一条线上
在邵氏七年的日子里,因为后面几年的所有酬劳都交给了母亲,让母亲带着弟弟妹妹跟随继父移民澳大利亚,所以我开始靠配音、教舞来维持生活。
那时候有很多日本的电影配了普通话拿到东南亚各地去放映,但是我带上海话腔调的普通话还没资格配角色,为了挣钱我连杂音都抢着配。
“南国”剧团的团长顾文忠顾伯伯,对我非常好,我在“南国”二期毕业后,顾伯伯请我回去当舞蹈老师。我并没有放弃继续学芭蕾舞,同时还为了日后嫁去美国做好准备,开始积极地学习英语和裁剪。
学英文嘛,或许每个人都能够明白,因为既然我要嫁到美国去,当然非得把英文学好,不然到了美国就成了哑巴。但是学裁剪听起来就有点怪了,怎么,难道你嫁到美国去还要当裁缝不成?每个人听到我的决定,都会这样笑我。
我才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呢,我自己早就计划好,第一堂课就跟老师说,我希望能在毕业的时候,亲手做一件新娘礼服。果然我结婚的时候,穿的新娘礼服是我自己做的。
在我们那个年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才二十三岁的我,虽然事业正在高峰,却连想都没想就嫁到美国,开始我将近二十年的婚姻生活。
关于我的前夫,这个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之一,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前夫的父亲原伯伯,专门负责邵氏公司在台湾的影片发行,是明华公司的主持人之一。1963年我在台湾拍《情人石》的外景,原伯伯为了尽地主之谊,几次三番邀请我到他们家做客。他告诉我他三个女儿之中,小女儿文秀也学跳舞。但是我天生怕生,所以迟迟没有上门拜访,一直到我母亲来台湾陪伴我。
听说我母亲会到台湾陪我,原家上下都很兴奋,原妈妈特别为我母亲安排了牌局。我母亲一听有牌打,那天一早就开开心心去原家打牌了。
我又不懂得打牌,所以只是坐在酒店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