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通识课:世界一流大学正在教授的科普课程;通识内容,无需专业知识,人人都可以读
★贯穿众多学科:比起市面上已有的同类书,本书一大特点是跨学科的宽广知识面,可以提供读者更全面的视角,省去了读多本单一学科的书,同时知识量丰沛,大大扩充读者脑容量。相比同类书,在保证宇宙和生命方面知识量的同时,尤其突出了地球、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的内容。汇集了各个学科相关主题的新近科研成果,展现了正当下的科学面貌。
★“一字千金”:字字干货,没有任何冗余。
【内容简介】
本书来源于耶鲁大学本科生课程,作者贝尔科维奇教授以一种非常精练但不失轻松愉快的方式,在短短215页的篇幅里,讲述了从大爆炸直到今日,约140亿年间所有重大事物的起源,依次覆盖了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学/化学/行星科学/地质学/生物学和人类历史等等学科。
本书的一大优点是它非常的新,把各学科的大量最新成果都聚集整合在了一起,这些科研成果即使是科学爱好者也常常无法及时获取或者只能零碎得到。贝尔科维奇教授展现了众多科学领域是怎样通力合作,当前各个领域的研究状况又分别如何。
宇宙是如何开始的?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从137亿年前的一场大爆炸开始的,宇宙膨胀的最早证据是与我们银河系相邻的其他星系在离我们远去,第二个重要证据是大爆炸之后的“余晖”,也就是太空中无所不在的微波背景,这说明物理学家关于大爆炸产生了很多热物质和“热光”是正确的,宇宙膨胀之下,光的温度越来越低,直到今天的温度正好是微波。
宇宙最早的时候物质到处是一样的,只有一点点差别,物质的密度差别大约是十万分之一,就是这一点点差别导致了恒星、恒星群和星系形成。不同的差异导致大小不一样的恒星产生。最大的恒星比太阳要大很多倍,恒星越大燃烧越快,燃烧时会产生氦、碳、氖、氧、硅和硫,硅和硫最后会合成铁。在铁产生时,巨大的恒星会作为一颗超新星爆发,爆发的结果可能是一颗黑洞,也可能是一个中子星。
宇宙中都有什么?
宇宙中除了物质,还有比物质多出几倍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不会发光,甚至不会和物质发生任何反应,科学家是通过星系中的恒星运动发现暗物质的,因为暗物质会产生万有引力。科学家还没有通过仪器直接检测到暗物质,因为暗物质几乎不与物质发生反应。
除了暗物质,宇宙的70%的能量由暗能量构成,科学家更无法直接探测到暗能量,因为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暗能量到底是什么。但是,暗能量产生反引力,导致了宇宙现在膨胀的速度越来越高。
黑洞是怎么回事?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燃烧到最后形成的,原则上,质量是太阳2倍或2倍以上的恒星都可能形成黑洞,但由于恒星爆发时会抛出大量物质,通常只有质量是太阳的20倍以上的恒星才会在燃烧到最后变成超新星爆发,留下一个黑洞。
黑洞本身不发光,但被吸附到周围的物质因为围绕黑洞高速运动,或者掉进黑洞,它们会发光。两颗黑洞互相绕着转,最后会合并成一个更大的黑洞,在最后时刻辐射引力波,LIGO已经发布了三起这种合并事件,距离银河系都非常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