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pdf+epub+mobi+txt+azw3)

推荐书 心理/励志类电子书 2019-11-14 8.51 K 0

1.jpg

案例四

存了15年特效药的母亲

  15年前,我母亲患上了惊恐症。那时候大夫开给她的药特别有效,所以一直到现在,她还把这些药当成命根子似的收在药箱里。一方面表示她很不安,担心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出现同样的症状,同时也在自我催眠着“收着药物=总有一天会发病”。当然,那些药早就过了保质期了。我虽然能够理解她忘不掉药效的神奇作用,可就算她再次出现同样的症状,在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恐怕也早就有了更好的药了。为了消除自己的不安,就把打败自己还安的对象—某种疾病—的物证放在手边,这其实是让自己陷入一种担忧的恶性循环里了。

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

  在和扔不掉东西的人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这种时间观念因人而异,会有很大区别。

  比方说存了15年药的我的母亲,她恐伯很难学会断舍离的观念,因为她连10年前的事都觉得是最近的事。就算我指着她有一阵没用的东西问:“妈,这东西您现在不用了吧?还要吗?不要了吧?”她也会回答:“我用的!”我要是开玩笑说:“这东西您就算留着,也带不到那个世界去。”她就会说:“不,就算是到了那个世界里,我还要用的!”在反复询问之后我发现,对我母亲来说,即使是20年前的事,也属于现在的范畴。对于我母亲,我根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只能承认,我们俩的认知完全不同。

  相对而言,小孩子总是活在当下。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还在成长,自己总是在变化着,所以他们对环境变化的知觉也比上了年纪的人更敏锐。这种对“现在”的时间长度的认知,多少会受到年龄的影响,不过还是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而且,它还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说到底,觉得多长一段时间属于“现在”都可以,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一定要有对自己而言最合适的“现在”存在。要是能在实施断舍离的期间,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现在”,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声明:

推书365展示内容收集于网络,仅用于免费的知识分享交流和学习!版权归出版方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如果您喜欢本站推荐书籍等资源,请支持购买正版,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