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兰 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②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③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④ 。
【注释】
①縠皱:有皱褶的纱,喻波纹。 ②寒:一作“云”。 ③肯:岂肯。 ④“为君”二句:为花挽留夕阳。李商隐《写意》诗:“日向花间留晚照。”
【语译】
我觉得东城的春光已渐美好,水面绉纱似的波纹迎着客船往来。绿柳如烟,周围早晨的春寒已很轻微,红杏枝头上,只见一片灿烂春意喧闹。
人生变化无定,我常恨欢乐太少,怎肯吝惜千金而看轻一笑呢?为了你,我举起酒杯奉劝夕阳,请将金色的余晖在花丛中多留些时间吧!
【赏析】
宋子京留存的词仅六首,但这首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子的《木兰花》词(别名《玉楼春》),却使他名噪一时。《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曰:“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乎。’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尽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后来论词者,也常喜欢并举这两人的警句为例,来说明用字对创造意境的作用。
这首词劝人趁着大好春光,及时行乐。主题是最常见的;艺术上却有创造。风格是五代至宋初的那种在文字上很少修饰、雕琢、使事用典的,近乎信笔白描的写法。结构也比较简单:上片写景,说春光大好;下片抒情,说应该尽情欢乐。
上片首句先揭示主题“风光好”。接写春水迎客舟。春来河水渐涨渐绿,波光潋滟,故以“縠皱波纹”来形容,说它可爱。春日游人往来增多,大都为赏花观景,找寻欢娱。这与下片所写有关,所以先在此点出“客棹”。虽说的是春水迎客,却暗示了献殷勤、卖歌笑者的一番忙碌。写景已为抒情伏笔。“绿杨”二句是写春景的主体,对仗秾丽。一则是远景,所以望之杨柳如烟;一则是近景,专为杏花枝头作特写。“晓寒轻”说气候宜人,也正写春意渐浓,自然引出下句来。“红杏”句为全篇之灵魂,我们在后面还要专门谈到。
下片先说人生飘忽不定,常恨乐少苦多。这是应及时行乐的理由。结论是有歌当听,有酒当醉,我岂肯为吝惜千金而轻易放弃博得美人一笑的机会?用反问句以强调应轻视钱财而尽情去追求欢乐,享受人生。写到掷千金而买一笑,则趁春光明媚之时,召来舞姬歌女,奉酒陪饮,席间轻歌曼舞、嬉戏调笑等等,都不言而喻,同时也赋予了上片所写春景以特定的更具体的含义。词结尾借李义山诗句,化用其意,将“斜阳”拟人,“持酒”劝其且留无比美好的“晚照”于“花间”,亦即有着众多红巾翠袖的筵席之间。夕阳既不可留,天下也没有不散的筵席,则劝语也就等于在劝人“行乐须及春”,不然的话,如俗话所说,“过了这个站,就没有这个店了”。词中流露的享乐主义思想,在封建时代甚为普通;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对生活的热爱,往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