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易经》与八卦
这个时期还有一些有名的古籍,虽非直接的房中术著作,但是也述及一些性内容,对道家理论影响很大,这主要是《易经》,其中重点阐述的八卦以后成为道家文化的重要标志与符号。
《易经》来自《周易》。《周易》是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由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而完成的,即伏羲创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是我国古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它探讨宇宙系统、地球生物系统、人类系统与个体世界系统的发展规律,其内容涉及天文、气象、物理、数学、医学、性学、军事、气功等,在我国及全世界都影响深远,至今全世界还有不少人在研究、探索这部千古奇著。
image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8]
以上所说的“动也直”、“动也辟”、“云”、“雨”、“感”、“交”等都是男女性交的术语。《易经》通过对性交的描写,以赞美宇宙生成万物的伟大,把两性的交媾推至天地交合的广阔领域,并把对人的性行为的赞颂普及到对社会、政治、道德的产生与运动的赞颂。《周易·系辞》云:“生生之谓易。”这就是说,生生不已的生殖运动构成了《易经》的根本思想,这一重视生命延续的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周予同曾说:“儒家的意见,以为万物的化生、人类的蕃(繁)衍,完全在于生殖,倘若生殖一旦停止,则一切毁灭,那时无所谓社会,也无所谓宇宙,更无所谓讨论宇宙原理或人类法则的哲学了,所以生殖或者性交,在儒家认为是最伟大最神圣的工作。” [9]
研究表明,道家最根本的思想同样发生于性崇拜。如前所述,老子说过的“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10] 显然是从女阴的生育功能引申出天地的起源,又从男女交合引申出人生思想上的无为守柔、致虚守静。这也说明,《易经》中的阴阳二元论和太极一元论其实都源于性崇拜。因为,既然生殖行为源于男女双方交合,那么在被拟人化的无生命世界也一定存在着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作用的原因,于是由此演绎出天地、刚柔、父母等一系列的对立统一观念,而阴阳正是这一系列观念的归纳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