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叙述方式(pdf+epub+mobi+txt+azw3)

1.jpg

模。乃自上年八月以后,中外官绅,妄测朝廷意旨,兴学一事,动色相戒。近来刚毅因撙节经费,奏撤江宁学堂,日本之人,群目为不祥。西人訾议,亦率如此。

环球各国,皆以教化为立国之根,自强之基础。波兰、印度之广土众民,以无教化而速亡;瑞士、瑞典之弹丸小国,以有教化而长存。有国有家者,不可不深长思也。 [8]

以上段落是我分的。庆宽所论,就其大方向来说,是正确的,若细究其内容,却多有错误。第一段称“学堂办法”是中国“三代(夏、商、周)以来之学制”即大误。近代教育是一个知识体系的教育,小、中、大学与三代的家塾、党庠、国学是不同的,且三代的教育制度多见于古文经,尤其是《周礼》,其真实情况是不太清楚的。中国(或日本)没有直接走向近代教育,非为“学臣失职”所致。第二段讲日本的国民教育与普通教育制度,强调其最终效果是培养出“政君泽民”的“上者”和“明忠孝大义”有“治生之业”的“下者”,这些虽然是明治教育的主要目的,但并不是唯一目的,没有谈到“求知识于世界”的教学内容。“政君泽民”是志向,能否做到,则要靠其知识。第三段讲到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这种从天津到湖北的传播路线不知庆宽得知于何方。“小学未兴,遽言高等,遽设大学”,实际上是讲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第四段说的是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波兰、印度并非因教育不良而亡国,瑞士、瑞典亦非因教育优良而长存。根据刘学询、庆宽的《商务日记》,他们并没有考察日本的教育,也没有参观过日本的大、中、小学。若以庆宽的上述思想来兴办近代教育,与日本明治时期教育发展经验,只有形似而不得其要领。


在刘学询、庆宽的访日报告中,让我读之最为兴趣盎然的,是关于日本银行金库的描述,《商务日记》记曰:


文词中可见其惊异的神态,有如儿童观看西洋景。时任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董事的刘学询,向日本银行总裁山本达雄询问该行的造价,答曰:“筑造银行工本约一百五十余万。”曾任内务府银库员外郎的庆宽,至此又会有什么想法?那座管着清朝皇室用度的库房,留下了种种“库丁谷道”的不洁传说。这位超期任职的银库官员,给自已挣下了宝禅寺胡同(今北京西城宝产胡同)一处严重逾制的“共计灰瓦房一百八十二间半”的大宅,也在民间留下了“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的看房经验。 [9] 尽管山本达雄总裁告知“一切度支,均归本银行司其出纳,大藏省专主会计而已”,庆宽的《敬陈管见六端》也说明了其财政改革的设计,有“钱币”“纸币”“银行”“租税”四项,但他们似乎没有想到,中国若是按照西方的样式建立国家银行,发行其通货,设置其金库,原来庞大的由户部银库、内务府银库、各省藩库组成的用于纳入、保存和支放实银的库藏体系,将因丧失功能而会完全消失,变成户部、内务府、各省布政使司在国家银行上的一个个账户。 [10]


详细阅读山县有朋《意见书》,再详细阅读刘学询、庆宽访日报告,我个人突出的感受是,双方在国际关系观念、处理国际关系手段以及政治、经济诸多学识上存在着的巨大落差。这些都是知识的差距。


也正是如此,刘学询、庆宽使日的第二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的反叛。民众的反抗自可视为利益上的以牙还牙,反抗方式的愚昧却是近代教育的欠账;颟顸的清朝王公们竟然相信能降妖伏魔的“神兵神将”,亲眼查验“刀枪不入”的神功。这些仍表现出知识的差距。从6月21日清朝发布宣战诏书,到8月15日慈禧太后、光绪帝逃出北京城,时间仅仅是55天。8月28日,俄、日、英、美、法、德、意大利、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共计3170人在紫禁城举行阅兵式——从大清门进入,沿中轴线,入天安门、端门、午门,穿越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出神武门,整个过程奏乐鸣炮,前后历时一个小时。 [11] 紫禁城的中轴线,仅供皇帝、皇后、皇太后使用,而八国联军的铁蹄亵渎着大清帝国最神圣的象征。到了这个时候,日本及侵华列强,还真有本事可以决定慈禧太后的政治命运。


声明:

推书365展示内容收集于网络,仅用于免费的知识分享交流和学习!版权归出版方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如果您喜欢本站推荐书籍等资源,请支持购买正版,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