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罗马大道一直在不断演化。它能适应环境——路的宽度在最偏远的地区只有4米,但到了城市则扩展成20米。路缘的巨大石块可以防止马车滑出路面,中央的石砌分隔线使道路能双向行驶。在山区,碎石可以充当更实用的路面铺材;为了防水,有些路段则会填入夯实的黏土。经过精心地修建,就算是无人问津或几乎无人行驶的路段,至今依然可以使用。我最近经过这条路是在2015年,看到许多叙利亚难民在不经意间步古罗马人的后尘,沿着埃格那提亚大道朝西方走去。许多酒店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道旁,提供热水、外币、护照,连招牌也用英文与阿拉伯文书写。
埃格那提亚大道建成后,依照古罗马人的行事风格,人们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一丝不苟地贯彻:每48公里到64公里左右就设一家客栈,每1000步立一座里程碑(至今依然可见——最近就有一座里程碑在阿尔巴尼亚某条河的河床上被发现),每11公里到22公里设立招牌、营地、蓄养牲畜或提供补给的小站(1罗马里大约是1.5公里)。无论是来自不列颠尼亚(Britannia)、高卢、西班牙、伊利里亚(Illyria)还是色雷斯的旅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罗马建设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