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第2版)正是关于这方面研究独有的著作。本书选题具有前沿性,涉及多学科,资料少,难度大,对拓展我国心理学研究和理论视野,建构活生生的人化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进化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然而,这一西方新思潮并未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除了零星介绍外,有关这方面的西方专著一直未曾引进。
试着想象你正在进行一次野营旅行(Orians & Heerwagen, 1992)。早上醒来时,你腹中空空且急于小便。当你继续行走时,烈日当空,口干舌燥,你希望马上能够找到清澈的溪流以便解渴。但是,到了该扎营的时候了。你整理装备,环顾四周。你正在朝哪个方向行进?有些东西看起来美极了。这些引人入胜的美景意味着奔流的溪水、丰富的鱼类和可口的蔬菜,还有一个安全的宿营之地。当然,你肯定还是面临某些危险,比如野兽、悬崖和炎炎烈日。
现在,请想象一下这个野营旅行不是几天或者几个星期,而是持续整整一辈子!这正是我们祖先所面临的生活,他们徘徊在非洲的热带大草原,不断地寻找可以居住的地方安顿下来。由于选择一个贫瘠的居所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食物短缺且环境恶劣),而选择一个好的居所却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自然选择已经在我们身上塑造出专门的适应器,让我们能对栖息之所作出明智的选择。这个假设正是进化心理学家想要验证的主题(Kaplan, 1992; Orians & Heerwagen, 1992)。
热带大草原假设
Orians(1980,1986)提出了关于居所偏好的热带大草原假设 (savanna hypothesis)。这一假设认为:自然选择已经在祖先身上选择出特定的偏好、动机和决策规则来寻找那些资源丰富而且环境安全的地域用于居住。非洲的热带大草原——一般被认为是人类的起源地——正好满足这些条件。
热带大草原上生存着大量的陆生动物,包括狒狒和黑猩猩这样的灵长目动物。与热带森林相比,大草原提供了更多的猎物,也拥有更多的青草用于放牧,其开阔的景色对游牧民族的生活风格非常有利(Orians & Heerwagen, 1992)。
对风景偏好的研究结果为大草原假设提供了支持。在一项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阿根廷和美国的被试需要对生物学家Gordon Orians摄于肯尼亚的一组关于树木的图片进行评价。每一张照片上都只有一棵树,照片都是在标准化的条件下(比如相似的光照和天气)拍摄下来的。该研究中所选用的树木在这四个特征上存在差异:树荫形状、树荫稠密程度、树干高度和树枝模式。来自三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都作出了相似的决断。所有的人都对类似大草原的树木表现出强烈的偏好——即那些树荫稠密程度适中、树干分为两个分支并接近地面的树木。同时,被试倾向于讨厌那些树荫不足或太过稠密的树木(Orians & Heerwagen, 1992)。
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自然环境总是比人造环境更受欢迎(Kaplan & Kaplan, 1982)。Kaplan(1992)对30项不同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在这些研究中,被试需要在一个五点等级量表上对彩色照片或幻灯片给予评分。各项研究之间差异甚大,所用的景色取自澳大利亚西部、埃及、朝鲜、不列颠哥伦比亚和美国等国家。被试不仅包括大学生,还有青少年;不仅有朝鲜人,也有澳大利亚人。根据Kaplan总结的数据,自然环境普遍比人造环境更受青睐。而且,当人造环境中包含树木和其他植物时,被试对它的评价比对其他人造环境更高(Ulrich, 1983)。让处于紧张状态的人观看自然景色的幻灯片时,他们的生理不适感倾向于降低(Ulrich, 1986)。这些结果也许并不稀奇,但是它们支持了这种观点:人类已经进化出了具有普遍性的跨文化的风景偏好,而且,不同的风景会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进化心理学「pdf+epub+mobi+txt+az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