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对决人生:解读海明威(新民说 )
作者:杨照
格式:pdf-epub-mobi-txt-azw3
出版日期:12月 2019
大小:0.30MB
语言:中文
海明威十九岁时是自愿去战场,不是被迫卷入战争的。上前线遇到的第一件事,是一座修道院遭到轰炸,炸死了里面的修女,他开着救护车去帮忙收拾,捡起被炸得体无完肤的尸体——不是抬,是捡。那是再具体不过的关于死亡最可怕最丑陋的展现。可是他后来回忆说,那么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死亡无所不在,然而人心中会有一个奇怪的幻觉——觉得别人都可能死,随时可能死掉,但就是你自己不会。
他接下来就描述,当迫击炮碎片击中他的那一瞬间,立即的强烈感受不是痛,而是那个幻觉消失了,突然领悟到早就该知道的事:“原来我是会死的,我真的会死,或许下一刻我就死了。”
这样的感受,只有在战场上才有可能体会。经历了战争,尤其是如此荒谬的战争及其带来的无意义死亡的威胁,人势必对很多事情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看法。将近十年后,海明威将这段战场上及战场之后的经验写成小说《战地春梦》,其实就是试图给战争的荒谬情境找到一个荒谬的解释。我们不能说这场战争没有意义,他不能用这种无意义的眼光来看战争,因为战争成就了一段爱情,一段离开了战争就无从发生的爱情。不管战争造成了多大损失,夺走了多少人命,它最后毕竟还是有意义的。
海明威的小说节奏明快,表面上看来非常容易阅读,完全不会让我们联想起乔伊斯、福克纳,更不像斯泰因写的冗长的、喃喃自语的小说,因而我们经常会忘却、忽略了他和现代主义之间绝对分不开的时代、历史与美学渊源。
海明威自知他和斯泰因同样置身于现代主义的巨大潮流之下,只是他找到了一条和斯泰因很不一样的道路,来表现现代主义的根本关怀。斯泰因和乔伊斯一样,要将人内里尚未经过“理性秩序化”的东西翻出来,让读者不再信任平常习用的语言,怀疑这套语言的表达效度。海明威和他们一样不信任,甚至睥睨一般日常语言的叙述,然而他没有去挖掘这种语言之前的意识、意念,而是离开既有的习惯,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