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货币史(豆瓣9分,好评如潮!货币史研究里程碑,赞誉不断,畅销不衰!首次简体版本,以飨读者!)
作者:彭信威
书号:9787300275840
格式:EPUB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月 2020
大小:12.16MB
语言:中文
三国时的币制非常复杂。要全面而正确地加以说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遗留下来的钱币实物,远远超过文献的记载。
魏钱只有五铢。曹操恢复五铢后〔42〕,是否另有新铸,还是只用旧钱,不得而知。料想当时京畿一带,旧五铢存留不多,另行鼓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时的五铢按理应当是仿东汉五铢。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所更铸的五铢〔43〕在大小轻重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不过这种五铢现在尚无法识别。
蜀钱是问题的核心,复杂得难解难分。在这一时期内,可以称为蜀钱的,至少有四类。第一是五铢,即所谓蜀五铢。蜀五铢的文字制作和汉五铢截然不同,容易识别。它们几乎都在四川出土,文字制作或多或少同直百五铢相像,可以认为是在四川铸的。但蜀五铢也有好几种。最大的一种重约三公分七八,没有内郭,有时穿上有一横画。另一种也是大样,但薄肉,重约二公分,广穿,也没有内郭,穿上有时也有一画,但钱文气息显然和第一种不同。五铢两字最像直百五铢,特别是犍为铸的直百五铢。第三种比较小样,重约两公分半,也有轻到两公分以下的,那是减重的结果,不是另外一种。它的特点是有内郭,字小,笔画紧缩。这是最常见的
一种蜀五铢,历来钱币学家所称的蜀五铢,就是指这一种,因为其他几种都少见。古代钱谱以传形五铢为蜀五铢,那是不对的。所谓传形五铢是指五字在左,铢字在右的五铢,这种五铢历代都有,不限于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