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作者: [日]沈国威
格式: EPUB
出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7月 2020
大小: 4.29MB
语言: 中文
当时翻译人才难以保证,故不得不暂时借助于日本的汉学家。其时,总理衙门上《奏请京师编译局归并举人梁启超主持片》, [98] 被委以重任的梁启超跃跃欲试,准备大显身手了。然而1898年9月21日发生政变,百日维新宣告失败。康梁被迫亡命日本。离乡去国反而使梁启超有了实际接触日语的机会。以下引自《梁启超年谱长编》的材料记录了梁启超的日语学习经历:
戊戌八月,先生脱险赴日本,在彼国军舰中,一身以外无文物,舰长以《佳人之奇遇》一书俾先生遣闷。先生随阅随译,其后登诸《清议报》,翻译之始,即在舰中也。(第153页)
初到东京时,似系住牛込区马场下町,当时大隈左右如犬养毅、高田早苗、栢原文太郎时有来往,并力为讲解日本文法。(第169页)
己亥春,康南海先生赴加拿大后,任公约罗孝高普同往箱根读书……时任公欲读日本书,而患不谙假名,以孝高本深通中国文法者,而今又能日文,当可融会两者求得捷径,因相研索,订有若干通例,使初习日文径以中国文法颠倒读之,十可通其八九,因著有《和文汉读法》行世。虽未美备,然学者得此,亦可粗读日本书,其收获颇大。(第175页)
《和文汉读法》反映了国人对日语的错误想象。康有为的“文字与我同,但文法稍有颠倒”、梁启超的“日本文汉字居十之七八,其专用假名不用汉字者,惟脉络词及语助词等耳。其文法常以实字在句首,虚字在句末,通其例而颠倒读之,将其脉络词语助词之通行者,标而出之,习视之而熟记之,则可读书而无窒阂矣”都反映了这种错觉,即对于“同文”的日语,只需掌握“颠倒读之”的方法,再记住一些日本式的汉字词即“奇字”,就可以读懂日文书了。 [99]
梁启超去箱根读书是在1899年3月22日以后, [100] 何时离开箱根不得而知,但4月1日梁启超已经充满自信地在《清议报》第10期上发表著名文章《论学习日本文之益》了。文中先介绍了自己学习日语的情况,接触新知识“读日本之书,畴昔所未见之籍”,“如幽室见日,枯腹得酒”;然后“乃大声疾呼,以告同志曰,我国人之有志新学者,盍亦学日本文哉”,因为“今者余日汲汲将译之以饷我同人,然待译而读之缓而少,不若学文而读之速而多也。此余所以普劝我国人之学日本文也”。学会了日文就可以不译而读,直接吸收新知识了。戊戌政变也未能减缓通过日语接受新知识的步伐。随着1898年秋张之洞《劝学篇》的流行,留学日本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鼓励,成为热潮。《和文汉读法》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日本也努力回应中国的要求,例如善邻译书馆1899年出版了《大日本维新史》《日本警察新法》《国家学》《战法学》等汉文书。西学从东方来的景象呈现在中国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