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从“支那”到“中国”的历史,亚洲激荡450年尽在其中】 (甲骨文系列)
作者:[日]冈田英弘 & [日]神田信夫 & [日]松村润
格式:pdf-epub-mobi-txt-azw3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5月 2017
大小:2.42MB
语言:中文
进入12世纪后,女直人征服了北支那进而建立了金国,不过最终为蒙古人所灭。残存在满洲地区的女直人被置于元朝辽阳行中书省的管辖之下。但是,由于元朝对满洲的统治较为宽松,女直人几乎获得了完全的自治权。而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也曾提到过,辽阳行中书省只是元朝为统治迁居于辽河三角洲地区的高丽农耕民而设置的政府机关。
明朝兴起后,洪武帝为切断蒙古高原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联系而派兵占领了满洲地区。这一时期明朝对满洲的经营完全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量。但在永乐帝统治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永乐帝曾长期以燕王的身份驻节北京,甚至还纳了女直首领阿哈出的女儿为妃,这自然使他与满洲的女直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后来在靖难之役期间,女直兵和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兵都参加了靖难军一方并与建文帝的军队奋勇作战。1403年,永乐帝登基后,将这些女直兵、蒙古兵改编为明朝正规军,并效仿内地的制度,以部落为单位设置卫所。吉林附近的女直人被编为建州卫,由阿哈出担任指挥使,又在哈尔滨以北设置了兀者卫。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人则分别被编为朵颜、泰宁、福余三卫,而这三卫的成员均由兼营农耕的游牧民组成。
起初,女直人的卫所都隶属于辽东都指挥使司。但随着明朝的势力逐渐到达阿穆尔河流域,满洲内地也陆续建立大量的卫所,故永乐帝又设置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负责管理它们。
1411年,永乐帝派遣宦官亦失哈率兵士1000余人分乘25艘大船直抵阿穆尔河河口,并在这里设置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衙门。早在元代时,这里就设有征东元帅府,负责管理库页岛及北海道等地的阿伊努人,而现在这里又成为明朝开疆拓土的前进基地。实际上,奴儿干都司的情况曾长期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9世纪中叶俄国人别尔米金[3]发现永宁寺碑并将其公之于众后,学术界才逐渐得以获知这一事实。其中原因不外乎清朝官方为否认自己祖先世代定居的土地曾为明朝所统治的历史事实,而删除了史书中有关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的记载。间宫林藏在文化六年(1809)从库页岛(桦太岛)出发游历今天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时,也曾看到永宁寺这座修建于都指挥使司衙门附近的观音堂,并在其《东鞑纪行》[4]一书中提到了永宁寺碑:
次日经过名为山靼卫之地方,从前俄罗斯强盗沿亨滚河(发源于其国内,流入此河)下航,来此地盘踞,他们招抚附近夷人并掠夺其产物,企图蚕食这一片土地,后为满族人所讨伐,兵败归国(年代不详)。当时贼夷所建房屋尚在。在此江岸高处,有黄土色石碑两座。林藏从船上遥望,看不清有无文字雕刻。众夷至此处时,将携带之米粟、草籽等撒于河中并对石碑遥拜,其意为何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