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信-诺贝尔经济学奖合集(套装13册)
作者:保罗·米尔格罗姆 & 阿比吉特·班纳吉 & 埃斯特·迪弗洛 & 理查德·塞勒 & 卡斯·桑斯坦 & 埃德蒙·费尔普斯 & 丹尼尔·卡尼曼 & 安格斯·迪顿 & 安妮·凯斯 & 乔治·阿克洛夫 & 罗伯特·席勒 & 罗伯特·希勒
格式:pdf-epub-mobi-txt-azw3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10月 2020
大小:15.32MB
语言:中文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位老师当时是在提醒我们,要提防病态的假象。精神病研究领域的权威也证实了我们那位老师所给的建议是合理的。这与缪勒–莱耶错觉类似。没人教过我们如何体会患者的心情。所以我们的老师断言,我们对那位患者的同情心是不由自主的,这种同情心可能源自系统1。此外,也没有人教过我们不要总是相信自己对患者的感情。有人告诉我们,过多关注一个有数次治疗失败经历的病人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正如平行线两端的箭头一样,会让人产生错觉。这是一种认知错觉。我的老师教过我(系统2)如何识别这种错觉,也曾告诉我切莫相信这种感觉,更不要依照感觉行事。
提到认知错觉,最常被问及的问题就是能否避免这种错觉。上述各例传达的信息不容乐观。因为系统1是自主运行的,我们无法随意使其停止,因此直观思维所导致的错误常常难以避免。我们不可能一直没有成见,因为系统2可能对系统1产生的错误毫无所知。即使对可能发生的错误有所察觉,也需要系统2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和积极的运作才有可能避免。然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刻保持警觉性并不是一件好事,想要这样做也并不实际。总是质疑自己的想法会使我们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因为系统2在代替系统1进行日常抉择时总是耗时很长且非常低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妥协:学会区别常会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在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这些错误。前文中曾提到过,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更容易。
两个虚拟出来的角色
你可以将上述两个系统想象为大脑内部的两个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能力和局限性。在书中我常会将这两个系统当做一些句子的主语,例如“系统2统计产品数量”。
在我所在的职业圈子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被视为一种过错,因为这种说法貌似通过一个人头脑中那两个小人的思维和行为去解释这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从语法上讲,这个关于系统2的句子与“管家监守自盗”的句型类似。我的同事指出,管家的行为实际上就解释了现金的丢失原因,由此他们也很怀疑关于系统2的那个句子同样解释了算错产品数量的原因。我的回答是,这个短小的主动句认为统计是系统2所为,而且这个句子是一种描述而不是一种解释。这样的描述只有在你已经对系统2有一定的了解后才有意义。看看下面这段让人纠结的话吧:“心算是一个需要作出努力的自主活动,人在心算时总会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因此你绝对不能一边开车左转,一边心算得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