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附录和补遗2卷册
作者: 阿尔泰·叔本华
格式: pdf-epub-mobi-txt-azw3
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12月 2020
大小: 1.27MB
语言: 中文
值得注意的是,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家屈指可数的几个主要学说命题,在古老的著作中无数次地重复,但在这些著作以外,则极少提及。例如,阿那克萨哥拉关于“精神”和“同类基本素材”的学说;恩培多克勒的“爱与争斗”和四种元素的学说;德谟克利特和留基伯关于原子和复制的学说;赫拉克利特关于事物永恒流动的理论;之前已经分析的爱利亚学派关于事物绝对静止的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学、灵魂转生等学说。这些可能就是他们全部的哲学论题了,因为我们发现在近代人的作品里,例如,在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甚至康德的著作里,他们的哲学中几个不多的根本原理也是无数次重复,以至于所有这些哲学家似乎都采用了恩培多克勒(他本身就是个重复符号的爱好者)的古老习语“好的东西可以重复、重复、再重复”(见斯托尔茨,《阿格里琴托的恩培多克勒》,第504页)。
此外,阿那克萨哥拉的上述两个教义是彼此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某些东西是所有东西都共有的”就是对他的要素粒子学说的象征性描述。据此,在混乱的原初总体中,已经完备存在所有事物中的那些相同部分(在生理学的意义上)。要把这些相同部分分开,要组合、整理和形成特定不同的事物(不同的部分),就需要某一“精神”:由这一“精神”挑出那其中的组成部分以让混乱变得有序,因为这种混乱里面的确包含了完全混合在一起的所有物质(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注释,第337页)。但这“精神”并不曾完美完成这首次分开的工作,因此,在每一物里,仍然有组成了所有其他物的成分,虽然分量少了很多。“每一物都的确是混合了所有的每一物。”
相比之下,恩培多克勒没有提出无数的要素粒子,只是说有四种元素,由这四种元素组合产生的结果就是物,而不是像阿那克萨哥拉说的那样是离析物。但“精神”所扮演的联合和分离的角色,亦即调节、整理的角色,在恩培多克勒这里,就由“爱与争斗”扮演。这“爱”与“争斗”的说法要明智得多。也就是说,恩培多克勒并不是把安排事物的工作委派给智力(“精神”),而是委派给意欲(“爱与争斗”),各种不同的物质并不是像阿那克萨哥拉所认为的只是离析物,而是真正的成果。阿那克萨哥拉认为这些离析物是经由智力而分开的,恩培多克勒则认为这些是经由盲目的本能,亦即经由没有认识力的意欲造成的。
总的来说,恩培多克勒是个贯彻始终的人,他的“爱与争斗”以真知灼见为基础。在无机的大自然,我们已经看到各种成分,根据亲和法则而互相吸引或者互相排斥,互相联合或者互相分离。但在化学上显示出最强烈的结合倾向的(这只能在液体的状态下才能满足),一旦在固体状态下彼此接触,却变成了最明确的电的相反两极:现在就互相排斥、奔向彼此相反的两极,目的就是此后再度互相吸引和拥抱。在整个大自然中,这种两极对立是以各种很不相同的形式出现,这难道不就是那不断更新的纷争与不和,随后就是炽热渴求和解吗?因此,确实到处都存在着“爱与争斗”,只是根据每次的情势,要么出现“爱”,要么出现“争斗”。据此,甚至我们自己也会对每一个接近我们的人,马上变得友好或马上就有了敌意,要变成这两者的因素就在那里,视当时的情形而定。纯粹是我们的精明,让我们保持在冷漠、无所谓的点上,虽然这同时也是冰点。同样,我们在靠近某一条陌生的狗时,这条狗就马上采取友好或敌对的态势,很容易就从狂吠、发出呼噜的威胁声转为摇头摆尾,或者相反。这“爱与争斗”的普遍现象的基础,当然就是由这两者所形成的巨大的原初对立:所有存在物根据其自在本质而有的一体性与其在现象方面的多样性(因为千差万别的现象是以个体化原理为其形式)。同样,恩培多克勒认为他所知道的原子理论是错的,指出物体可以无穷尽细分下去,就像卢克莱修的《物性论》(第1卷,第5节,第747页注释)所告诉我们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