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8~19世纪史:早期全球化时代的帝国与帝国主义
作者:(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格式:pdf-epub-mobi-txt-azw3
路径:点击打开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分类:(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标题排序:18~19世纪史:早期全球化时代的帝国与帝国主义
日期:25 5月 2021
uuid:5b5ad249-5ba1-412c-89bd-15b708808160
id:136
出版日期:4月 2018
修改日期:25 5月 2021
大小:2.76MB
语言:中文
在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影响下,非洲西海岸沿线的许多地区(包括一些受间接影响的非洲内陆地区)逐渐演变为一个庞大移民体系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苏丹还是跨撒哈拉和“东方”奴隶贸易的活动区域之一,对于这方面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清晰而完整的体系。随着奴隶贸易的缓慢衰落——从整个非洲来看,这一过程贯穿了整个19世纪——非洲融入跨大洋移民潮的程度也随之减弱。从数量上看,1900年前后的非洲与全球移民网络的关联远不及一个世纪之前密切。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去全球化”的一个特例。如果从非洲的视角来观察,19世纪的奴隶贸易究竟达到了怎样一种规模呢?由于缺少相关的硬性数据,再加上其承载的沉重的政治和道德负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存在着严重的争议。持不同观点的各派往往指责对方是在美化或夸大问题。根据较可信的分析,1500年之后从非洲被运到美洲的奴隶总数大约在960万至1540万不等。有的专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进一步考证,得出的结论是:从非洲“启程”的奴隶人数大约为1180万,由于穿越大西洋的航程——所谓“中央航线”(middle passage) [124] ——充满了凶险,最终抵达美洲的实际人数比出发时减少了10%~20%(相比之下,欧洲移民船只的人员损失比例最多不超过5%)。 [125]
在“东方”奴隶贸易的输入国,奴隶们或在种植园充当苦役,或被卖到有钱人家里做家奴,帮助料理家务,侍候女眷。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后任埃及统治者源源不断地从非洲进口奴隶,以扩充自20年代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军事奴隶队伍,从而使伊斯兰军事奴隶制的古老传统得以延续。1838年前后,当埃及对奴隶的需求达到高峰时,每年从非洲运来的军事奴隶大约有1万~1.2万人。在这一时期,招募奴隶兵的途径也从武力俘获方式的直接征募,逐渐改变为由私人商贩提供“货源”。在苏丹地区,奴隶交易因此发展成为一个私有化的增长型产业。 [126] 北非阿拉伯国家从埃塞俄比亚进口的奴隶以儿童为主,其中大部分是女孩。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些国家每年进口的奴隶人数为6000~7000人。 [127] 在“东方”奴隶贸易体系中,并没有欧洲人以奴隶贩子的身份参与其中。但是,东方奴隶贸易给非洲有关国家带来的伤害,其严重程度绝不亚于大西洋奴隶贸易所造成的后果,而前者比后者更难以用数字加以量化。但可以肯定地讲,东方奴隶贸易的规模并不会(像某些观点所说)比欧洲人经营的奴隶贸易超出太多。假设我们认可这样的判断:从非洲经过撒哈拉、红海和印度洋被贩运到海外的奴隶总数大约在1150万人,那么从数量上看,它的规模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可以说水平相当,而且这一数字还不包括被贩卖到埃及的奴隶在内。 [128] 如果说18世纪期间“东方”奴隶贸易规模一度停滞并保持在每年大约1.5万人的水平,那么到1830年,曲线则再次上升,并达到每年4万人以上。 [129] 这一年是阿拉伯国家在苏丹东部、非洲角和东非地区对奴隶的争夺战达到白热化的时期。穷凶极恶的穆斯林奴隶贩子从喀土穆或达尔富尔成群结队地杀入“无神论者”居住的地区,在他们面前,这些手无寸铁的人们只能无奈地束手就擒。被俘获的奴隶队伍往往一路跋涉上千公里,直抵红海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