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元素与人类文明
作者: Unknown
格式: EPUB
路径: 点击打开
作者分类: Unknown
Title sort: 元素与人类文明
日期: 14 9月 2022
uuid: dd8a2d52-5418-4b52-8a91-ae0d748500c2
id: 1341
出版日期: 6月 2021
修改日期: 14 9月 2022
大小: 1.14MB
语言: 中文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大型建筑中,尚有不少石工代表作,比方说埃及的金字塔。即便到了距今只有几百年的明朝,石料的使用也是相当普遍,例如紫禁城里的石阶与石壁。但同时期的城墙,却几乎都是用砖块堆砌。最为直观的一点原因在于,窑厂可以迅速烧制出大量标准尺寸的条砖,但要想切削出同样规格的石块,耗费的人力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更休提,石料作为一种资源,平原与草原地区少有分布,但烧砖所用的黏土,却很容易获得,这无疑也降低了运输成本。
实际上,砖可以看作是陶的变种,或者说就是陶器的一类。考虑到陶器的使用要早于青铜器,那么可以确定地说,陶是人类史上第一种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的新材料。尽管与石器的成分类似,但它却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原因很简单,陶器可以轻松烧制成坛子,石器却连一只碗都很难加工成型。
在人类学会用火之后,因为无意间加热黏土,最后得到烧结之后的硬质陶块,这显然并不需要太多巧合的因素。
黏土是一些富含有机质的硅酸盐,岩石颗粒通常比较小,而有机质相当于胶黏剂,让它们不至于成为一盘散沙。给黏土浇上一点水,它们就可以跟橡皮泥一样,随意被捏成各种形状;再用火灼烧时,仿佛是出于一种本能,这些黏土便被定型,就算再给它们泼水,也不会重新恢复成橡皮泥一样的黏土。看起来虽是波澜不惊,但在微观尺寸上这却是一段激烈的变化。
当黏土在被灼烧时,首先感受到热烈气氛的是水,它们很容易变为水蒸气,但由于硅酸盐复杂的网络结构,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水分子跳跃着离开,同时也拽走了不少低沸点的有机物,而在它们挥发的时候,固体的组分也靠得更紧些了。
温度逐渐升高,包括油脂、石蜡在内的高沸点有机物也渐渐受不了热浪的洗礼,纷纷开始逃离,而一些来不及跑的,则开始分解、碳化或者被明火点燃,总之变得面目全非,当温度超过400 ℃时,这些黏土中的有机质与水就已消失殆尽,从而在空间网络中留下很多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