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二十四节气与礼乐文化【一部展示传统社会官方与民间节气礼俗知识的作品】 (世间之盐)
作者: 霍福
格式: EPUB
路径: 点击打开
出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分类: 霍福
Title sort: 二十四节气与礼乐文化【一部展示传统社会官方与民间节气礼俗知识的作品】 (世间之盐)
日期: 14 9月 2022
uuid: ff1820e6-630d-4789-9d76-43b5d79a3ac1
id: 1309
出版日期: 5月 2022
修改日期: 14 9月 2022
大小: 3.47MB
语言: 中文
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时间制度也具有地方性。如试犁、播种、收割等都是一种集体性知识,这在农业民俗文化圈内也是一种时间制度。民间的时间制度与节气息息相关,人们参照二十四节气,建立起当地的农耕时间制度。如青海湟中共和镇南村民谚说:“小满,上山燕麦的头赧。”说明小满节气日,山上的燕麦应该破土发芽。又说“霜降,格子架在梁上。”是说霜降之前翻地,之后要收藏好农具格子,不可再翻地。生产时间制度早在周代时便已形成,《礼记·月令》云:“霜始降,则百工休。”在青海湟中民间,人们常说立春后“地气发了”,这个词出现在《管子》三十时节中,笔者怀疑三十时节制度最初可能也是某个地方性的时间制度。
地方性其实也是差异性,如青海湟中共和镇山甲村和南村相距不足1公里,两村田地相接相错,但山甲村人播种发芽后,南村人才开始播种。这种时间差异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如插柳这个习俗,在北方是清明节气的符号,在青海东部演变为端午节习俗。因为清明时节,在青海湟中等地还是一片冬天的景象,树叶还没有展开。青海湟中一带有一种特别的时间制度,叫作“星星管夜”,选取了民间称为“参星”“对儿星”“七星”作为参照,通过观察这些星星的位置可以提示夜晚的时刻。“参星”在民间称为“冷星”,管冬三月;“对儿星”管两个月,“七星”管七个月。“参星”和“对儿星”夕升朝落,可据星星的位置参定时间。北斗七星则以勺柄转动指示夜晚时间,天黑之时勺柄指向北方,转向西方时为午夜,转向南方时天亮。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92]大概即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