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pdf-epub-mobi-txt-azw3」

image.png

书名: 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

作者: 温铁军

格式: EPUB

路径: 点击打开

作者分类: 温铁军

Title sort: 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

日期: 26 9月 2022

uuid: f52be5d3-e89a-4b38-b314-604822dd1e76

id: 1395

出版日期: 11月 2021

修改日期: 26 9月 2022

大小: 1.00MB

语言: 中文

与小农经济有关,但属于上层建筑中政治治理及其制度的是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之所以保持着5000年文明而不衰,也没有中断,是与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并不断总结推广。”


总体上看,“在对乡村社会的治理过程中,中国古代大致经历了从夏、商、周时代到隋朝的乡里制度,从隋、唐到宋朝的保甲制、职役制,从宋朝到清代的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以体现族权的宗族组织为基础,以拥有绅权的士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乡村自治政治的过程”[130]。正因此,世界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这种中国古代的乡村社会称为“没有官员的自治地区,皇权的官方行政只施行于都市地区和次都市地区”。费孝通(1948)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结构是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的“双轨政治”,传统中国乡村的整合模式是一种先赋性、伦理性整合,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依靠宗法的、亲情的伦理来维系。[131]


简单说,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遵循着自然规律,尊重社会历史条件,尊重风土民情,做到了宗族自治、乡贤德治与官方法治等“三治”的有机结合,甚至可以概括为“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乡绅包括各种乡村中的精英分子,告老还乡的官员,叶落归根的商人,功成名就的文人,在地的富豪、知识分子乃至名望高的百姓等,他们有着很强烈的桑梓情怀,一般以“良绅”的身份充当着乡村治理领头人的角色。因此,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国家稳定、历史的演变,以及小农经济存续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古代中国,依托族田庙产等社区公共财产和以血地缘关系为主的成员关系网络,乡土社会能够实现良性自治,从而达到所谓‘皇权不下县’的低成本维持基层安全稳定的局面;而每当乡村社会的内部治理机制受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小农大量破产、乡村普遍衰败,就会爆发严重的社会冲突乃至农民革命,这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共同性”[132]。


声明:

推书365展示内容收集于网络,仅用于免费的知识分享交流和学习!版权归出版方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包容!

如果您喜欢本站推荐书籍等资源,请支持购买正版,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