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上海之声:二战时期来华犹太流亡者的心声(一幅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的完整画卷 一部大屠杀文学史上独特的文献 努力还原具体苦难中的每个人和他们的声音 深挖严歌苓小说《寄居者》背后的真实历史)
作者: [以色列] 伊爱莲(Irene Eber)
书号: 9787213106231
标签: -SanQiu.CC
格式: EPUB
路径: 点击打开
出版: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分类: Eber, 伊爱莲(Irene
Title sort: 上海之声:二战时期来华犹太流亡者的心声(一幅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的完整画卷 一部大屠杀文学史上独特的文献 努力还原具体苦难中的每个人和他们的声音 深挖严歌苓小说《寄居者》背后的真实历史)
日期: 02 10月 2022
uuid: cb6d87d8-ea35-4eb1-ad15-db1296741d2c
id: 1504
出版日期: 7月 2022
修改日期: 02 10月 2022
大小: 1.98MB
语言: 中文
怜悯的杀死亦非罪。
佛啊,别笑,快醒醒,陈是穷光蛋。
不能白白送出三个铜板。
陈想要付钱了结,拿到应得的回报。
请张开木手,容我送上性命和健康。”
佛听着,伸出手,再次微笑,
陈尊贵伸伸腰,对佛微笑,
露出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微笑。
那脸从来只能把水洼当镜照。
庙祝陈无燊气冲冲走来,
从弯曲的手中抠下铜板。
然后拖起死者那只好脚。
“放哪儿呢?”他耸耸肩,嘟哝起来。
梅莱赫 · 拉维奇不像本选集中的其他人那样是难民,但不能因此忽略他。拉维奇只在上海短期逗留—总共在1935年待了六个星期。与六年后抵达的难民不同,他有去其他地方的签证,他带的钱也足够去世界任何地方。然而,对人类同胞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冷漠世界的愤怒—我们确实可以称之为人道主义精神—是拉维奇与本书其他诗人的共同点。在拉维奇记录中国印象的游记中,上海部分篇幅最多,长达14页。(4)人力车夫作为“上海人间地狱”里最底层的穷人,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他写过一小段特写,记录了他对他们命运的愤慨,一个人力车夫踩到一块玻璃,继续奔跑,玻璃在脚里越扎越深。(5)毫无疑问,游记中的这段记录是他抵达墨尔本后写下这首诗的素材。此诗不仅表达了义愤,还指出了宗教信仰的无益。有那么一会儿,诗中的受伤者觉得木佛像活了,但为了不让读者也产生这种错觉,拉维奇在最后一节告诉我们,是庙里的仆人拿了钱,将死者拖走了。
拉维奇用诗讲述了人力车夫的故事,他还用叙事诗讲述了北京、哈尔滨和广州的故事。诗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置身事外者眼中的故事。在这首关于上海的诗中,以及他写的其他诗中,拉维奇似乎毫不费力地就创造了一种奇妙的跨文化融合,他插上想象的翅膀,仅凭寥寥数语,便捕捉到两个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