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300条建议
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300条建议
《趋势》这本书的感受。
这本书里汇集的全部是现在世界上的商业大佬、名人关于商业和人生的建议,有故事,有八卦,有各种真知灼见。我看完的感觉,就是当代商业的《世说新语》。
看这种书的好处是两点,
第一,在平时工作中,我们最头痛的事,往往是一大堆散碎的想法,但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概念把它表达出来。而这本书里汇集的,都是那种能被广泛传播的表达方式,通常就是最凝练的表达方式,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这种语言工具拿来为我所用,有时候比实体的工具还要有用。
第二,一个道理的力量,往往不在于道理本身。道理太多了,摆在那里我们通常视而不见。但是大佬说出来的道理,往往就起到了一种类似于仪式的作用,它让你能够用更空杯、更尊重的心态去听。
不是有一句话嘲笑鸡汤吗?说鸡汤本身没错,但是没给勺子。问题是,一个道理摆在那里,从来就不会有人给你勺子。勺子,就是你自己找到的听见这个道理的情境,在合适的时候听到合适的话,就是你的勺子。李翔新作,《趋势——商业巨变时代的300条建议》
这是李翔对全球那些重要的商业领袖给出的建议的梳理。这里面既包括商业的,也包括人生的。我就问李翔,300条当中,你自己最受益的是哪几条?李翔说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太一样,我感受最深的有两条,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
李翔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谷歌的CEO施密特对桑德伯格说的。桑德伯格是谁?是今天硅谷鼎鼎大名的人物,Facebook的COO,而且是一名女性。但是请注意,桑德伯格的出身可不是硅谷范儿的,而是典型的美国东部精英。
她出生在华盛顿,在哈佛大学上学,当过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的助理,本来会在美国东部政界发展了。但是2001年的时候,她觉得还是应该去最有活力的硅谷去找一份工作,硅谷在美国的西部。
那谁给她提供了这份工作呢?是谷歌。但是请注意,那不是现在的如日中天的谷歌,而是2001年的谷歌,才成立三年,还没有上市。
而且谷歌给桑德伯格提供的职位和头衔都不是很满意。你想,毕竟是干过财政部长助理的人啊,从东部到西部,从政界到商界,从大机构到小公司,如果再没有很好的诱惑,不管是职位上的,还是薪水上的,桑德伯格当然就很犹豫。
这个时候,当时谷歌的CEO施密特跟她说了一句话,马上就扭转了她的念头,让她毫不犹豫地加入谷歌。
这句话是:“如果有人给你在火箭上提供了一个位置,那么,别管位置好坏,先上去再说。”
后来,桑德伯格也把这句话当做建议,送给很多年轻人。李翔说,这个故事让他印象非常深刻,而且越品越有味道。因为这句话,和我们相信的道理正好相反。我们通常会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西方也有类似的表达,“小池塘里做大鱼”。宁可在一个小领域做头部,也不到一个大地方当跟班。那为什么这种传统经验在现在不适用了呢?遇到火箭能给你机会,即使舱位差一点,也坚决要上呢?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先进组织给你带来的隐性好处。比如,你可以跟高手共事、观察他们做事的方式,看他们如何处理危机、应对挑战。比如,你能从它的运行里观察它的运作方式,它是怎么管理的、怎么吸引人又是怎么激励人的等等。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在著名的西南联大读了本科和硕士,后来又到芝加哥大学读了三年博士。他比较这两所大学,说自己在西南联大当然是得到了最好的、很接近前沿的基础物理学教育。但是芝加哥大学对他的帮助是西南联大提供不了的,那就是,让他知道物理学当下最关心的问题。按照杨振宁老先生的说法,在芝加哥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里,你每天就沉浸在一种“空气”里,自然而然就知道,这个领域正在高速发展的是哪个具体研究方向,知道什么东西是重要的,知道哪些问题现在可以发展了。就好像现在你在谷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公司内讨论的问题,一定都是科技领域最前沿又最接地气的问题。这种“空气”,是你在一个普通组织做再高的职务,也体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