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诚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边城》写出了一种如梦似幻之美,像摆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来都显得相当理想化,颇有几分“君子田”的气象。当然,矛盾也并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隐伏着社会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讳言他的写作意图是支持“民族复兴大业的人”,“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各县生活,后正式参加军队。 1922年受五四运动影响离开军队到北京,学习写作。1924年起开始在北京《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发表作品。1934年至1935 年,在北京、天津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抗战爆发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工作。著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
书评:
Re-read。一曲对“美”与“爱”的悲哀赞歌,更是对故土湘西的乡土风俗的优美挽歌。渡船被冲走了、白塔坍塌了、爷爷死了,苗族的古老历史也被割断了。美学家朱光潜说边城表现了受到长期压迫而又富于幻想和敏感的少数民族心坎那一股沉郁隐痛。“边城”的人们试图维护自身文化的同一性以抗拒异质文化的冲击。但沈从文还是复原了曾经丢失的存在的整体性:白塔重新修好了、翠翠依然弄渡船,等待二老的归来。但二老什么时候回来呢?“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我觉得他会回来,只因为脑子里突然想起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里那句“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读过这样美的情话,当然有理由相信边城是不可到达的美丽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