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
作者:
Unknown
格式:
pdf-epub-mobi
作者分类:
Unknown
标题排序:
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
修改日期:
10 2月 2025
大小:
0.90MB
语言:
中文
诗以百川归海的意象开篇,令人联想到曹操名作《短歌行》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59),暗示众臣会集于君王周围;次句则用天庭意象平衡人间。三、四句分别拓展一、二句的诗意(第三句发挥第二句、第四句发挥第一句,构成合掌型阐述法),人间的“长津”也很好地对应了天上的银河(“霄汉”)。这几句诗里,水意象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导致第五句的“横溃”,曹操被描写为唯一能够拯救溺水生民的人。水意象延续到第四联,天下终被“涤荡”清洗,天下英才尽归曹氏门下。液体的最后一次出现,是第九联里君臣欢宴之时盛满金罍的清酒(“澄觞”)。
建安诗人的宴饮诗作中经常出现“烹羊”“炙肥牛”之类的“珍膳”“嘉肴”(60),但“曹丕”诗中美食的意象非常打眼地缺席,取而代之的是高谈阔论:“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罗缕岂阙辞,窈窕究天人。”谢灵运用两联诗详细摹写的议论场面,在现存建安宴饮诗中完全不构成重点。(61)这一重要差异反映了谢灵运本人生活的时代对清谈的偏爱。